1.1锌合金压铸件外观等级划分
1级表面:重要外观表面,体现锌合金压铸件产品外观形象,具有装饰性,可以直接正视到的主要外观表面。
3级表面:次要外表面和内表面,不是以装饰为目的,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结构表面。
1.2锌合金压铸外观检验条件
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-600LX的近似自然光下(如40W日光灯、距离500mm处),相距为650~750mm,观测时间按不同等级面而有不同,详见表1: 表1、检测条件
表面等级 1级 2级 3级
检视时间 10s 5s 3s
检视距离 650~750mm
光源 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-600LX
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、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-90°进行正常检验(参见图2)。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.2 。不能使用放大镜用于外观检验。
1.3缺陷定义
凹坑:由于基体材料缺陷、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。
镀前划痕:指电镀或氧化之前的基体材料上的划伤痕迹,手摸有明显的凹入感。
镀后划痕:指电镀之后因操作不当等人为造成的表面划伤痕迹。手摸有明显的凹入感。
镀层起泡:电镀不良、或因基材原因而出现的镀层鼓起甚至脱落现象
黑点:镀铬后因初期腐蚀变化而出现的零星分散的小黑点。
变色:指电镀铬后颜色发生的变黄、变白、变浅等表面颜色不一致现象。
砂眼:压铸件表面的疏松针孔。
局部无铬层:指镀铬表面因电镀工艺的局限而在凹槽内、深孔内、折弯内角等低电位区出现铬层未电镀上的现象。
挂具印:电镀或者氧化时挂具和结构件接触部位局部无镀层或者膜层的现象。
污迹:电镀表面出现的散落的黑点、斑点现象,可擦拭掉。
颗粒:因材料杂质或外来物等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粒状凸起现象。
披锋:压铸件上浇口残留物取掉后的毛刺。
裂纹: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,狭小而长,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。
抛光痕:指铸件表面经过抛光处理后留下的痕迹;
1.4可接收范围 (适用华为量产编码检验)
(提示: L表示单个缺陷长度,单位为mm、 S表示单个缺陷面积,单位为mm2、D表示单个缺陷的直径,单位为mm、P表示被检表面允许的缺陷的*大数量,单位为个)
缺陷类型 表面等级
1级面 3级面
披锋 不允许 可接受,功能面不允许
镀前划痕 L≤5,P≤1 L≤10,P≤2
镀后划痕 不允许 不允许
凹坑 S≤1,P≤1 S≤1,P≤2
黑点、麻点、斑点 不允许 S≤2,P≤2
裂纹 不允许 不允许
砂眼 不允许 D≤1,P≤2
颗粒 D ≤0.2MM接收 D≤0.2MM接收
局部无铬层 不允许 深孔内壁、凹陷区、内角部位等低电位区允许
污迹 不允许 不允许
变色 不允许 不允许
挂具印 不允许 可接受
抛光痕 S≤整个面积的5% 可接受
3、性能检验
镀层厚度 (每批来料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,也可不定期要求我司外协电镀商配合进行镀层厚度的符合性稽查)
1)按 GB/T 4955 在三个试样上进行厚度检测,分别测量铜、镍及铬层厚度。(有争议时,用库仑法测量铬层厚度,按 GB 6462 用显微镜法测量镍和铜层厚度。)
2)每一试样的镀层总厚度应为 30-40 μm,其中铜镀层为 20-25 μm、镍镀层为10-15 μm、铬镀层不低于 0.3 μm。
3) 对于镀层测试由IQC以每月为单位,统一对每个供应商不同扳手各抽样1PCS交由品质主管协调安排检验;
结合强度 (每批来料检测 1PCS 样品)
1)在试样上进行镀层的结合强度试验。
2)按 GB 5270 的“挫刀试验”方法进行检测,每一试样上镀层与基体、镀层与镀层之间应结合良好,没有任何分离现象。
耐蚀性 (每批来料检测 1PCS 样品)
1)在试样上进行试验。
2)对室内应用的零件生产:按 GB/T 10125 方法进行8小时的 CASS 试验(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);试验后,在试样边缘以外的表面不能出现基体腐蚀现象。
免责声明:以上部分内容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【本文标签】
联系我们
微信扫一扫